名家觀點併購基金幫中小企壯膽
來源: 經濟日報    作者: 本文由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日燦口述 ;記者 吳佳蓉整理    發布時間: 2015-07-30 00:00    1343 次瀏覽

行政院端出「經濟體質強化措施」,其中一項是國發基金與民間合組「併購基金」,協助民間企業加速國內外併購。首先得釐清政府在協助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應扮演怎樣的角色。


早年台灣多是政府掛帥,透過經建計畫,帶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,但過去十幾年來,政經環境變化很大,政府在經貿上的大動作,常引來官商勾結或圖利廠商的質疑,愈來愈難帶頭。因此,慢慢轉型為輔助性、輔導性的角色。

 

政府想協助企業進行海內外併購,不適合直接投資。要事半功倍,最應扮演的是順水推舟的角色。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都有轉型升級的需求,政府若要幫,必須順應其特性,用不同方式扶持。


大企業不論是資訊、資金等條件都很充足,平時不太需要政府幫忙,但中小企業就不一定了,資訊、人才資源沒大企業多,即便手中有錢,企業主未必願意賭在併購上,或是想做、但力有未逮,因此經常在併購場域「怯場」。此時,若政府出手相助,順水推舟,就能有全然不同的結果,有了政府協助,銀行可能也更願意貸款給企業。


針對大企業,政府則得「畫龍點睛」,不是每個大企業都幫,要挑國際名聲好的、或扮演火車頭的龍頭產業,好好的去助它一臂之力。


至於該怎麼做,政府目前設定以「基金的基金」方式運作,讓國發基金的錢,投資不同人的基金,或是在別人投資時「參一腳」,比起有人主張成立主權基金,這確實是更務實的做法。但建議併購基金運作時,投入比重不要太多,最好不超過三成。


舉例來說,國發基金與民間合作成立併購基金時,國發基金可只出100億元,讓民間基金出多一點例如400億元,當只有100億元時做不了大事,但加在一起有500億元,就可做很多事。搭配槓桿運作,假設是三成,就可引資1,500億元。對中小企業來說,已是不得了的資金規模。


同時,由於民間投入比例高,自然會更謹慎去經營,也許會投資錯誤,但不會亂搞或掏空,同時也可帶起併購氣勢。其實有些中小企業,期待的不是政府的資金,而是需要「壯膽」,必須帶起風氣讓企業有勇氣去做,即使可能失敗也肯嘗試。


現階段國發基金將運作的併購基金,設定朝中小企業招手,想儘早看見預期成效,確實是較務實的做法。但也應同步邀請民間合組龍頭產業的併購基金,不要覺得困難就不想做。


只要先想清楚,政府要支持的是怎樣的龍頭產業,目的是什麼。假設國發基金出300億元,民間拿出700億元,總計就有千億規模,同樣搭配槓桿運作,大企業資金多,融資容易,滾出5,000億元規模並不難。在此,基金投入的不多,但發揮了畫龍點睛的作用,併購的規模、氣勢出現,立即就可打破「悶經濟」的氛圍。


此外,建議也應進行跨部會合作,打通一些併購實務上會面臨的問題。舉例來說,很多私募基金併購時,都是購買可轉換公司債,因為即使不成功,錢仍拿得回來,若併購成功還可換成股票。國發基金與民間合作成立併購基金時,無息的可轉換公司債將會是重要工具。

但目前台灣僅限公開發行公司可發行可轉換公司債,未公開發行公司不能,其實沒必要如此限制,建議在未公開發行公司部分,可改成「可發行、但只限私募」即可,這要修改很容易。諸如這些配套,政府應跨部會去協調、排除,以增加併購基金運作效益。

 

(本文由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日燦口述)

財經要聞

專業知識
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