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利智財是現代科技業必然著力的重要無形資產,根據美國智庫研究,中國大陸小米手機改弦易轍,強化智財迴避策略的商業價值,改變了全球專利遊戲規則,交大科法學院長劉尚志指出,台灣科技業要就善用策略性專利,轉為市場爭奪的攻擊武器,絕對不能只停留在智財授權金及成本考量的舊時代。
美國國務院智庫東西中心(East-West Center)資深研究員、柏克萊大學教授Dieter Ernst,針對全球專利智財市況,發表最新研究報告《全球策略型專利與創新,政策及研究落實》,透露美國科技專利的最新思維,特別是蘋果在iPhone手機製程上的專利戰爭,該研究員甚至指出,策略專利已攸關產品訂價及國家稅收,連美國都在考慮成立國家智財基金(SPF)作為「馬其頓防線」,科技業為重的台灣、韓國也都有此需要。
長期為國內科技大廠擔任國際專利諮詢的劉尚志,台灣科技業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,是全球交易及商業行為大量移轉到網路上,網路行為改變了產業形成,向來在實體生產線的台灣業者對此非常陌生。他指出,國內科技業老闆的經營策略多仍停留在研發投入及成本考量,殊不知許多技術後進國家或同業,早已透過策略專利的購買或交叉授權,同樣能取得創新的商機,「研發僅是創新的一部分,不該是企業制勝的全部。」
財經要聞
專業知識
最新消息
地址:台北市110信義區基隆路二段7號10樓之1 | 電話:(02)2758-0421 |專線:(02)2758-1001